跳到主要内容

1.1电阻器简介

这篇文章介绍了电阻器,这是电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元件,强调了它们在管理电流流动和能量转换中的作用,例如在灯泡中。它探讨了不同的电阻器符号,它们在调节电流以防止元件损坏中的必要性,以及影响电阻器选择的因素,包括电容值和工作电压。

##什么是电阻器?

电阻器是所有电子电路中都使用的最基本的元件。它是一种被动元件,能够阻碍电子的流动。因此,它只允许一定量的电流通过。其余的电流则被转化为热能。

灯泡的工作原理是,电流通过灯丝(通常是钨丝,它是一种电阻器)。能量被转化为光和热并释放出来。

alt test

电阻器符号

通常,有两种标准用于表示电阻器的符号,即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(IEEE)和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。

电阻器的IEEE符号是如下面的图中所示的锯齿线。

alt test
电阻器IEEE符号

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符号

alt test
电阻器IEC符号

为什么电路中要使用电阻?

让我们举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
  • 假设有一个LED连接到一个9V的电池上。假设LED的正向电流为3mA。
  • 如果在LED和电池之间连接一个电阻,LED就会发光。
  • 如果在LED和电池之间没有电阻,LED虽然会发光,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因过热而损坏。这是因为通过LED的电流(>30mA)过大。
  • 因此,电阻对于控制电流流动是必要的。
  • 电路中使用的电阻可以用于多种目的。例如,用于调整电压水平、为有源元件提供偏置、分配电压水平等。

电阻是由什么制成的?

  • 电阻是由涂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陶瓷棒制成的。

  • 这种涂层决定了电阻的阻值。

  • 如果涂层较厚,电阻的阻值就较低。

什么是电阻?

  • 电阻是电阻器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。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这一点。

  • 通常,材料被分为导体和绝缘体。

  • 导体允许电流通过,因为它们有自由电子。

  • 绝缘体没有自由电子,它们阻碍电子在其内部的自由流动。这种阻碍力就是电阻。

  • 不同类型的电阻是由不同成分制成的。

因此,电阻可以定义为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力。

如何计算电阻?

电流通过导体的能量流动机制可以描述如下:

在有源电源存在的情况下,像电阻器这样的被动元件总是吸收能量,电流总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。

如果在两个不同但几何形状相似的导体(如铜棒和玻璃棒)的两端施加相同的电位差,结果会得到不同的电流。这种导致不同电流的导体特性就是它的电阻。

电阻的定义可以从电磁理论形式或连续体形式的欧姆定律中得出:

J=σE ——1

这里,σ 是材料(即导体)的电导率。

E 是由于电流通过导体而沿导体长度产生的电场。 如果“V”是导体两端的电压降,“L”是导体的物理长度,那么

E=V/L ——2

由于电流通过导体,导体内部会产生电流密度J。

如果“I”是通过导体的电流,“A”是导体的横截面积,那么根据电流密度的定义

J=I/A ——3

现在结合方程1、2和3

I/A=σV/L
V=(L/Aσ)I ——4

括号中的项是常数,我们用“R”来表示它。

V=RI

这是电路分析中的欧姆定律形式。

根据欧姆定律的定义,通过导体的电流与施加的电位差成正比。

I∝V

比例常数称为导体的电阻参数R。

I=V/R
R=V/I

通过在导体的两点之间施加电位差V并测量电流I,可以确定导体在这两点之间的电阻。

电阻的单位是伏特每安培,称为欧姆(Ω)。

1Ω=1伏特每安培=1V/A

从之前的计算

V=(L/Aσ)I
R=L/(Aσ)Ω

σ 是导体的电导率,它衡量导体传导电流的能力。

σ 的倒数是电导率的倒数,称为电阻率,用符号ρ(rho)表示。

电阻率衡量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能力。

因此,材料的电阻与其电阻率成正比。

R=ρL/AΩ

导体的电阻可以定义为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。

电阻是像导体这样的物体的属性。电阻率是构成物体的材料的属性。

给定电阻的阻值可以从其上的电阻色码读出。

电阻的功率额定值是多少?

电阻的功率额定值是电阻能够承受的功率(电压和电流的组合)的最大值。如果电阻的输入功率大于这个值,电阻可能会损坏。电阻的功率额定值也称为瓦数。

电阻的功率额定值范围很广,从1/8瓦到1瓦不等。功率大于1瓦的电阻称为功率电阻。

电阻的伏安特性

电阻的伏安特性是施加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之间的关系。

根据欧姆定律,我们知道,当施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增加时,通过它的电流也会增加,即施加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。

alt test

上述规格在纯电阻(即理想电阻)且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。

在实际条件下,这些数值可能会根据运行环境而变化,其特性可能与理想的线性数值有所不同。

电阻随温度的变化

  • 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,材料的电阻会发生变化。
  • 这种变化的原因并非材料尺寸的变化,而是材料电阻率的变化。
  • 当温度升高时,热量会引起原子振动,这些振动会导致自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之间的碰撞。
  • 这些碰撞会消耗自由电子的能量。如果碰撞次数增多,自由电子的能量消耗增加,从而增加了对电流流动的阻力。这是导体的情况。
  • 对于绝缘体,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。
  • 原因是自由电子的数量增加,它们从束缚状态中释放出来。
  • 从数学角度来看,电阻的相对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。
∆R/R0∝∆T

其中:

  • ΔR 是电阻的小变化量
    ΔR=R−R0
  • R是在温度T时的电阻
  • R0是在温度 T0时的电阻
  • ΔT 是温度的变化量
  • ΔT=T−T0 ​

如果我们将上述方程中的比例常数表示为 α(温度系数),则有:

∆R/R0 = α∆T

其中 α 是电阻的温度系数。

电阻的温度系数用于描述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相对变化。 如果温度变化较小,则上述方程可以写为:

R = R0 [1+α(T-T0)]

如果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,则该材料被认为具有正温度系数。这些材料是导体。

如果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,则该材料被认为具有负温度系数。这些材料是绝缘体。